網頁

顯示具有 婚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婚姻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5/26

新移民電影 尹馨、周幼婷成外籍新娘

「黛比的幸福生活」女主角周幼婷(左起)、監製李崗、「野蓮香」女主角海倫清桃、「吉林的月光」女主角尹馨,一同出席。
記者陳正興/攝影

外籍新娘來台遭遇為主的「內人‧外人」系列4部長片,將尹馨、周幼婷、劉品言等道地寶島姑娘變成外籍新娘,和台越混血的海倫清桃詮釋不一樣的外籍新娘甘苦,和言言有對手戲的張書豪和楊繡惠有床戲,坦言被「上」得很誇張。

由周旭薇執導的「金孫」,入圍本屆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劉品言扮演沉默的越南新娘,被婆婆呂雪鳳需求和丈夫張書豪早點傳宗接代,哪知張書豪另和楊繡惠有地下情,無奈和女方屬「老少配」。周旭薇留心片子走「黑色幽默」路線,卻因「生殖」是重點的母題,因而選角要找看來能生能養的女星,笑言:「我直接輸入『D奶女星』物色女主角英格爾。」

言言和張書豪的重頭床戲,周旭薇渴望兩人全裸,結束男生保住內褲、女方不用露點。可見張書豪和楊繡惠則是女方主動,男的只要乖乖被「上」就好。

尹馨在「吉林的月光」演東北嫁來台的女子,展現學「來台灣7年後的東北口音」比學按摩還難。黃鐙輝的角色在導演陳慧翎最初構想,是以「惡人」妻夫木聰為藍本,我們以為很難連結雙眼皮,演警察的周詠軒則和尹馨為戲到汽車旅館,拍有點害羞的按摩戲。

周幼婷與趙正平在「黛比的幸福生活」分飾台灣夫與印尼妻,念國中的兒子找來印尼駐華同事的小孩吉曼飾演,吉曼不單國語流利,還要教「媽媽」周幼婷印尼話。

52.熱門標籤: iwc 植牙 關鍵字 隔熱紙 包二奶 大樓隔熱紙

2012/4/12

大陸女子嫁到台灣的別樣人生

  • 大陸新娘」盧月香在台灣興辦了中華生產黨並擔當黨主席而變遷輿論關注焦點。

 

同樣的膚色、同樣的語言,嫁到臺灣的大陸女子在嶄新的生活面前,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平庸有人出色,有人抱怨有人求變,人生風光各不照樣。

 

客家妹子建設了政黨

這幾天,臺灣媒體採訪了這樣一個『大陸新娘』盧月香——她在臺灣開創了中華生產黨並承受黨主席而轉換輿論關注焦點。20年前,出生於福建龍岩永定縣的客家妹子盧月香,帶著2000美元嫁到臺北;如今,她帶著一批臺灣人返鄉投資,創舉栽種2000畝以上的臺灣稻米。

『天底下沒有過不了的難關。』盧月香說,初到臺灣是1992年,她連到菜戰場買菜都聽不懂閩南語,但年輕時就開大貨車、開煤礦,其他闖蕩到廣東去的豐富首尾,讓倔強的盧月香很快適宜了新生活,沒過多久就頓時在臺灣做生意,開了好幾家生活用品雜貨鋪。結晶有成然後,她有感於大陸配偶在臺灣受小看,2010年向台『內政部』申請,在台灣成立中華生產黨,到目今有2.1萬名黨員,其中七成是大陸配偶。

『大概等著臺灣當局為我們創設新政策,不一自己爭取權益。』盧月香說,中華生產黨扎根基層,在過後4年內培養基層人才,從所在民代、縣市議員立即提名參選,最終目標是進入『立法院』。一定雙眼皮,盧月香也很洞悉果凍矽膠,搞好經濟是焦點,她帶隊該黨一些黨員返回福建考察,從2010年發端與三明、龍岩等地級市合作,種植臺灣稻米檢查田,所生產的『永定越光米』曾經進入市場。

她還獲批在永定縣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興建『臺灣小鎮』,將有客家美食街、臺灣物品城、客家休閒文化廣場等設施;諸多人士跟她『登陸』,帶來臺灣特色物品。『等所有都賺到錢,中華生產黨的實力也會隨之提高,屆時,在台灣占政壇一席之地,也有或許。』

傳媒興旺的臺灣,大陸新娘的聲音很難得到擴大。然而盧月香的起訖卻讓臺灣媒體刮目相看:一位自強自立的婦女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過得精彩。

異鄉原址的堅韌人生

『大陸配偶這樣的新移民來到臺灣,能勇敢打拼,克服生活逆境,闖出一片天,共築臺灣夢,值得大家尊敬。』台『移民署長』謝立功向日在一次活動中這樣感慨。

在臺灣,像盧月香相等自強自立的大陸新娘有多數。嫁到臺灣15年的徐贇,4年前在臺北大安區當幼稚園老師,她曾被家長罵:『大陸人怎能教我的小孩』?如今她已擁有合格保育員證書,用專業贏得家長信賴;8年前嫁到苗栗的史立娟,在臺灣做美容工作,至此做到某美容品牌的苗栗店店長。她嫁到苗栗後最好融入,如今生活美滿工作知足……另外的大陸新娘到了臺灣自己開餐廳,或是負責導遊,或是去做義工,開拓了自己的社交圈。

臺灣的法律規定,大陸配偶在臺灣取得身份被劃分為4個建議,結婚的最初兩年被稱為『團聚』建議,接下來是4年『依親居留』建議,合乎由來的人此刻承諾工作。後首是兩年的『良久居留』期,又而後程度申請臺灣定居,擁有和臺灣本地人對等的權益。臺灣針對大陸配偶制定的法令帶有顯眼的賤視性,讓大陸新娘連續十幾年主持不懈地抗爭,固然照例實效甚微。

本報記者在臺灣偶然知道的大陸新娘、湖北籍王女士說,她到臺灣早就5年多了,卻同樣沒有拿到身份證。『沒有身份證就不能辦健保,生活很沒有安然感。』

說起大陸新娘,來自江西宜春的何瑩彩說:『有多數離婚的,也有多數生活得很好。』她說,不單是臺灣丈夫一方面的疑問,也有大陸新娘自身的疑問。示例有的人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有的人巧合造詣差等,生活瀟灑不等意。『不然抱怨不等力爭替換,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就會有積極的費用。』

近來,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與大陸及外籍新娘茶敘時表示,在臺灣落地生根的無數大陸配偶,奮鬥始終讓他非常興奮。『渴望台當局不光「重視」,也要「重用」這些人才。』馬英九並表達,所以這些大陸及外籍新娘的身份限定條例要積極做出轉移。

截至當前,臺灣有30多萬的大陸新娘。相相差十幾年前嫁到臺灣來的大陸新娘,如今的大陸女性嫁到臺灣更多的是因為愛情,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多了自信、自立,也懂得為自己和群體的權益而抗爭。願大陸新娘都能做一只驕傲的飛鳥,繼續充盈自身並做特殊的自己,盤旋飛舞,舞出別樣的人生。

21.熱門標籤: 江詩丹頓 seo 抽脂 隔熱紙 抓姦 長灘島旅遊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12/3/19

    龍巖新娘為大陸新娘爭地位

      台灣現有200多個政黨中,黨主席由婦女來擔當的不在少數,但盧月香定準是與眾不同的一位。出生於龍巖永定的她,1992年嫁到台灣引起“新住民”。2010年2月28日,盧月香發起創辦的“中華生產黨”經台灣“內政部”登記備案,變換台灣第164個政黨果凍矽膠,她也變換第一個擔當台灣政黨主席的大陸新娘。
      2年多來,“中華生產黨”黨員已由創新之初的200多名復興到而今的21000多名,組織成員除了在台大陸新娘(約佔7成)外,還包涵退役軍人、文藝界人士、大學生和“新住民”等,眼前與72個在野政黨結盟,黨部下屬有32個對接協會,若干成為“關鍵少數”。
      以來,來到廈門的盧月香承受了本報記者通訊,講述她從大陸新娘到黨主席的心路顛末。
    初衷:為大陸新娘爭取在台地位
      盧月香身上有著客家女人的傳統特質,刻苦堅韌的性格以及特強的生活才幹貫穿於她至今48歲的人生過程中。還有,經過戰場和政壇歷練的她精明而強幹。
      盧月香1992年嫁到台灣時,兩岸議論往來還沒有像剛才這麼熱絡,當即兩岸有關處於“緊繃”的信息。力持大陸新娘,盧月香預感到了社會上的輕視。“那時候,我連移動買個菜也會遭受別人蔑視的眼光。”盧月香說,同樣的大陸新娘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是比比皆是。
      與此即時,她也看到台灣社會民主的一面,廣交好友的她很瀟灑地插手到社會活動中去。從義工到社團重新到協會組織,在經商之餘,她慢慢精通並融入了這個新的社會。
      “就這樣過了10年,當我拿到台灣身份證的第二天,我當即報名國民黨,因為惟有參政才會在社會吸取宣示權。”盧月香通知記者,她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不夢想我的姊妹們在台灣被蔑視,我想讓台灣本土人認定大家,更要另眼相看。”
      報名台灣社團組織活動,盧月香積累了相建議的心得,同樣的凝聚了不錯的人際牽連。過後她意識到,要為大陸新娘發出聲音就非得開設政黨進入“國會”。於是,她從2009年頓時籌備,並於2010年正式開拓“中華生產黨”,其宗旨是“發揚中華民族文化勤奮的日子,開闢產業現代化生生不息、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創黨的起因是輔助'新住民'爭取在台的地位、權益、福利。”盧月香說,覺得過來人,她對大陸新娘在台灣的“弱勢地位”感同身受,創新政黨正是為了呵護她們在社會上“抬起頭”。
    以為:培養“新住民”工作技能
      自“中華生產黨”建設以來,確其實實為“新住民”做了大多數實事。
      據盧月香介紹,大陸新娘吸取台灣身份證的事由多麼嚴苛,這不公平。有時候,她們為了貼補家用不得不出外打工,但卻無法飛速吸取工作權。當前,大陸新娘中有無數是高學歷或是有專業的知識分子,所持的文憑、證照(如會計師、老師、醫師等)卻無法獲得台灣政府的認可,誘致無法順利獲得工作。也免得,在現實生活的壓力下,為了謀生,有的人不得已淪入風塵,這樣的道理不勝枚舉。
      針可見此,目下,“中華生產黨”每月與台北市社會局合作主辦好轉“新住民”在台文化素質和培養各項技能,改善“新住民”更快融入台灣家庭社會徵信,利用切磋到的新技能順利在職場找到工作。
      據盧月香說明,這些技能要緊是餐飲、美容和救治行業。現在,台大醫院的診斷全部是由她們簡介早年的,此外多數人到飯店端盤子、當廚師以及開美容院,人數累計達6000多人。
      當年,為給兩岸婚姻當事人首倡相關的訊問和輔助報效,進一步加强两岸婚姻家庭練習合作,民政部正積極籌備創新“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盧月香透露,她們詳悉大多數大陸新娘在台資料,也正與“海峽兩岸婚姻家庭服務中心”接洽合作,以期在台初創服務大陸新娘結婚的窗口,讓兩岸通婚更順暢。

    2012/3/4

    越配阮青河 拚上成大博士生

     ▲成大歷史系博士生阮青河,立志變遷大學教授。(游婉琪攝)

     

       「所有人不是只是替台灣人生小孩的工具!」從外籍勞工到外籍新娘,再跌破所有眼鏡,考上成大歷史系的博士生阮青河,廿二歲即踏上台灣這塊徹底陌生的島嶼。嫁給熱愛越南文化的先生後,她在另一半的支援下,造成國內少數新移民博士生,並期待今後能到大學當教授、執教鞭塑膠棧板,更會改變台灣人對東南亞的偏見。

         坐在整齊乾淨的座談室裡,阮青河一邊啜飲著越南咖啡拉皮,一邊娓娓道來她與台灣十多年來的情誼。大學畢業後,為賺取遠高於故鄉十倍的薪水,阮青河隻身來到台灣,負荷工廠女工。在這當年,她對台灣的印象趨近於零。

         她回首,肇始工廠內除了跟她同樣從東南亞來的外勞,雖然學歷不高的二度就業女生。令她作為再氣再好笑的是,這些婦人對越南的印象,總歸還停留在越戰時期,作為她的母國只有戰爭沒有文明。就此,埋下她了接連進修的念頭。

         阮青河從小對語言有著突出天份,再多麼欣賞鑽研歷史。嫁給獨立營業二手書店的先生後,除了協助打理書店雜務,她在完成生兒育女的「考驗」後,興喜考上成大歷史所,變動國內數一數二的外配博士生。

         她笑說,面試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主考官看著她的資料,重新挺著一位大肚子,不禁好奇的問了一句:「與其錄取了要何以上課?」而果真被錄取未來的求學生涯,讓她非常疼愛家人的相挺,也感慨並非多數外配都能擁有與她類似的運氣。

         剛變遷台灣媳婦時,二手書店旁邊有間小吃店,男主人因智能障礙,在母姐旅途下,從越南迎娶外籍新娘。因深怕媳婦逃跑學壞的一家人,嚴禁她與外界接觸。鄰居媳婦產後憂鬱加上多時壓抑,當阮青河接獲小吃店家人請她呵護翻譯時,才察覺對方已經情緒失控。

         造成阮青河提議家人帶媳婦去看心理醫生,對方卻帶她到廟裡收驚,結尾一個疏忽,媳婦趁隙從廟宇三樓跳下去,差點喪命。更讓阮青河無法承攬的是,小吃店一家人藉故把受傷的媳婦遣返母國,又以失蹤名義辦理離婚,強迫母子骨肉分離。

         直到今日,這段回憶一直深刻地印在她腦海中,讓她經常警告自己需求上進,憑證外籍新娘不是只是打掃煮飯生小孩。除了攻讀博士學位,她也從不歇手任何機會四處兼課,率先學生了解新移民在台灣面臨的處境。

         阮青河說,有次她碰巧要出發去屏科大教書,鄰居隨口問她上哪去,她回答要去大學教越南文,對方臉上滿是不敢置信的臉色,好像說著:「外籍新娘也可以替台灣人上課?」

         每當被問到為什麼要讀博士,阮青河迄今微笑並帶有自信地說,她的想要很大,想望有朝一日能在進入大學學府教書,扭轉多數台灣人對新移民的偏見,改變新移民姊妹們勇敢站出來。

    33.熱門標籤: 江詩丹頓 seo 植髮 隆鼻 motel 瑜珈教室

    2010/3/15

    外籍新娘的潮流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臺灣有為數眾多的”外籍新娘”,以前最多的是來自大陸地區,現在主流則是東南亞國家;這種現象在臺灣越來越普遍,好像每個人身邊都有認識的人或親戚是娶外籍新娘的。在全球資本國際化的趨勢下,許多東南亞的女性與臺灣人聯姻而成為新一代的移民,可惜社會大眾對於她們在臺灣的處境所知不多,大多以「外籍新娘」統稱。雖然說她們來臺灣後大部份過得幸福美滿,但因為”外籍新娘”這個稱呼一直給人原罪般的有色眼光稱呼;因此,社會上每當出現”外籍新娘”的問題時,總是不斷的被放大,搞得外籍新娘變成是一種歧視性的稱呼,似乎指的代表的是一群沒有生活能力、沒有經濟生產力、佔用臺灣(移入國)資源的東南亞女性。
    越南新娘在現在臺灣可說是外籍新娘的主流;有線電視頻道上還有專門的”選秀”節目,只見一個個穿著傳統長衫的嬌小女子配合著背景音樂羞澀而出,在攝影機面前走來走去。隨後,電視放出她們在越南接受中文培訓、烹飪培訓(其實就是學做臺灣菜)、家政培訓的鏡頭。
    然後,在比較鄉下的街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廣告:「二十萬包娶越南新娘。四大保證:1.保證處女 2.三月內娶回 3.決不加價 4.一年內跑掉賠一位」。看了簡直就是觸目驚心。在臺灣人一般觀感上(尤其是”臺北國”),會娶外籍新娘的人士,其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教育的條件上,是較處於弱勢與族群;許多臺灣人會在這個意義上看外籍新娘問題,遂也對這些人產生歧視,認為他們將婚姻買賣化商業化。
    但這種觀念現在慢慢有些改變了,越來越多的男生會覺得臺灣的女人難搞,要求多,還不如去娶個越南的,又乖又溫柔又會持家;但是,又有女人開始反駁啦!「那是你們本身就是條件不夠,才變成會去娶外籍新娘的敗者!」這樣的激辯這幾年越來越常出現在網路論壇上面。

    新移民女性~娶外籍新娘已不再是弱勢男生所為

    現在流行娶外籍新娘嗎?娶回來只為了傳宗接代?還是只是娶個女傭回來做家事?答案是:通通都不是。根據大都會婚姻介紹所專員表示,多數娶大陸或外籍新娘的男性,都是認真想找個會持家且聰敏的妻子,來達到成家的願望。且在所有媒介過的個案裏,有工程師、教授等,其中將近9成都是擁有大學學歷的5、6年級生,顯見取外籍新娘的臺灣男子年齡也有下降趨勢。
    經常舉辦外籍新娘聚會,協助大陸新娘學習臺灣風俗習慣和語言的中華救助總會,以往大家都認為,會迎娶外籍或大陸新娘,都是因為心理生病或肢體殘缺的想法,現在大為不同,從近期接觸過的個案看來,不論是男方或女方,年齡都有明顯下降,大多都是5、6年級生,而雙方學歷也幾乎都在大學以上。他舉出近日接觸到一個個案,就是一位大陸新娘已經取得合法臺灣身分證,在丈夫的家族企業裏工作,且是主管級以上的職位,前天才為公司到國外參加國際會議。
    呼籲想娶外籍或大陸新娘的臺灣男性,在正式結婚前,務必要多瞭解對方的生活習性,最重要的是語言,然後預設未來在生活上將會面臨的問題,先進行自我衡量,如此婚姻才會幸福美滿,若是為了結婚生子草率結婚,對於未來在生活上衍生出的問題,將會招架不住。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外籍新娘與外籍新郎

    1990年代以來,我國婚姻市場最受到輿論與媒體注意的一個變化,是外籍新娘現象的出現。根據內政部的統計,1998年至2002年間,外籍新娘(不包含大陸籍新娘)的人數為74,731人,占所有結婚對數的8.7%。若由各年的長期趨勢來看,外籍新娘的比例由1998年的6.2%,逐年增加至2002年的10.0%。在大陸新娘方面,雖然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由片段的統計數位顯示,大陸新娘與外籍新娘的人數大約相當,因此外籍新娘加上大陸新娘占所有結婚登記的比例可能高達17%,超過六分之一。
    另一方面,與外籍新娘同時出現,但是鮮少被注意到的是,外籍新郎也有逐漸普遍的跡象。1998年至2002年間,結婚登記中外籍新郎的人數有11,203人,占所有結婚登記的1.34%。外籍新郎的比例由1998年的1.28%,增加至2002年的1.60%。在縣市分佈的差異上,外籍新娘較為盛行的縣市,主要是發展較為落後的農業縣分,而外籍新郎則主要在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以2002年為例,外籍新娘占結婚登記的比例為10.04%,其中澎湖縣結婚的比例高達20.6%,雲林縣和嘉義縣也高達約15%;而都市化程度最高的臺北市,此一比例則為最低的5.89%。相反地,2002年外籍新郎占結婚登記的比例為1.60%,各縣市比例最低的是澎湖與嘉義縣的0.06%,比例最高的則是臺北市的2.92%。
    由於外籍新娘的媒介主要透過仲介公司的介紹,而外籍新郎則是透過都市地區社交活動或本國女性至國外留學所促成,外籍新郎的現象並沒有如外籍新娘受到「買賣婚姻」的質疑,這兩種國際通婚中的本國女性與本國男性分別屬於教育程度分配的高低兩端。換言之,雖然外籍新郎仍不及外籍新娘的現象普遍,其區域分佈恰與外籍新娘盛行的區域相反,兩者其實是婚姻市場同時發生的的兩個現象。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外籍新娘之負面報導

    臺灣媒體常有關外籍新娘負面報導的相關事件,例如“外籍新娘發現老公家財用盡,選擇離家出走”、“娶外籍新娘的男人很多都是精神異常、身體殘疾”等等。
    選擇跨國(境)婚姻的外籍女子,多是懷揣夢想來到臺灣,結果發現她們的配偶並非仲介所言那般,從築夢到夢醒,甚至碎夢的大有人在。而迎娶外籍女子之臺灣男人,無形中也背負著在臺灣討不到老婆的負面社會形象,以及時刻擔心外籍妻子離家不回的心理壓力。
    離鄉的外籍配偶不管在臺灣定居多少年,生了幾個小孩,臺灣社會還是會冠稱她們為“外籍新娘”。其實這樣的名詞多少隱含著一種族群歧視,一種非我族類的眼光。報章雜誌對她們的用語甚至簡稱為越南新娘、大陸新娘、泰國新娘、菲律賓新娘、印尼新娘、緬甸新娘等等。
    其實外籍新娘的幸福進行曲和臺灣本地婦女並無差異,媒體卻偏好聳動、負面資訊的報導,往往造成社會大眾對外籍配偶錯誤的認知,相對也影響了家庭的融合與社會的和諧。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外籍新娘社會地位亟待改善

    多樣族群、多元文化使臺灣社會更具豐富力與包容性,但臺灣弱勢男子和外籍弱勢女子所組成的家庭,需要面對種種人生挑戰。況且雙方結婚動機不同,臺灣男子是為了延續後代,東南亞女子卻是以經濟為重要考慮因素。“婚姻是買賣”的印象正烙在島內社會一部分民眾心中。
    娶“外籍新娘”的臺灣男子多居於鄉下地區,目前以屏東、雲林、高雄最多。其職業大多為工人、司機、攤販與農民。有份針對越南配偶所做的調查報告顯示,這些外籍配偶之丈夫的平均學歷為9.8年,也就是初中畢業,相對的也是臺灣中低社會經濟地位的族群。外籍新娘所生子女雖被稱為臺灣生人,但普羅大眾卻普遍有另一種想法,甚至會擔心她們改變“臺灣人”的素質。
    外籍新娘普遍受教育水準低,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語言不通將影響遷移者的性格,無形中會變得較為內向且自卑,尤其剛嫁到臺灣的外籍配偶,常常因為不會講閩南話,與夫家無法做有效的溝通,有的甚至導致婚姻出現問題甚至破裂。
    另外,外籍新娘結婚後即可獲得在臺灣的居留,但至少要3至5年後才能取得臺灣的“身份證”,才能工作補貼家用。其中大陸新娘由於受島內政治因素的影響,至少要在臺灣住滿8年以上,才能取得臺灣“身份證”,居留權與工作權的取得時間遠比其他地區的新娘來得長。這也折射出大陸新娘被臺灣當局歧視壓迫的問題最為嚴重。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外籍新娘~商品化的婚姻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據統計,臺灣社會目前約有38.4萬外籍新娘,在這些外籍配偶當中,以越南女子最多,幾乎占了所有外籍配偶的六成,其次分別來自大陸、印尼、泰國、烏克蘭等等。臺灣的外籍配偶現象,起因是一些弱勢的臺灣適婚男子為了傳宗接代,透過婚姻仲介業穿針引線,以“挑”老婆的方式來完成終身大事。外籍新娘選擇嫁到臺灣,多半以經濟為考慮,希望嫁到富裕的臺灣後,能夠賺錢改善家中親人的經濟狀況。
    臺灣婚姻仲介業大約在1990年代初興起。少數到東南亞經商的台商,他們看到一些臺灣弱勢未婚男人願意花錢娶妻,於是開啟了婚姻仲介行業。隨著整個市場的擴大,婚姻仲介業快速成長,產業結構也逐漸複雜化。
    以越南新娘仲介為例,從上游到下游的過程大致如下:
    先由臺灣仲介機構以大量廣告吸引客戶,或是透過人脈主動拜訪潛在客戶,當找到一定數量客戶後就組成相親團,帶到越南去“相親”。越南的仲介機構則藉由當地媒人找尋年輕合適的女子,再介紹她們給來自臺灣的相親團團員,並由團員自行挑選中意的物件。在此過程中,還湧現出了不少手續代辦人。由於越南女子在越南和臺灣人結婚的手續以及前來臺灣的證件辦理過程相當複雜繁瑣,所以專職的手續代辦人在越南已成為一種職業。
    臺灣男子娶得一位越南新娘,平均花費大約10萬人民幣左右,娶其他地方的新娘花費則要高一些。臺灣一些弱勢群體成員的婚姻似乎已經商品化。

    大陸新娘不棄不離 老榮民感動痛哭

    立委公佈有9次婚姻記錄的大陸新娘,還稱他們是「黑寡婦」來凸顯大陸新娘的種種問題。不過我們今天也找到了一位無怨無悔的新娘案例:臺北市木柵地區的梁小姐為了照顧85歲的老榮民丈夫,4年來吃盡苦頭;對於大陸妻子的不棄不離,梁姓老榮民也感動得痛哭流涕。
    一想到病痛纏身的軀體拖累了夫妻倆,85歲的老榮民梁銀河忍不住哭了起來。梁銀河:「對不起她。」梁金雅:「他現在就是最怕我要回大陸。」
    去年一場不成功的骨刺手術讓這對少妻老夫的生活產生巨變,梁老先生如今有中風老人癡呆現象,必須綁著尿袋、忍著痛苦每天做複健。梁銀河:「哎..耶..痛呀。」梁金雅:「你要忍耐,不然以後你連筷子都拿不起來。」
    梁老先生病痛纏身,每個月1萬5的榮民補助費根本不夠醫療和生活費用。大陸家中經濟狀況不佳的梁金雅嫁來臺灣,原本以為可以過好日子,但現在美夢破碎,每天入不敷出外還要擔負起重病丈夫的生活支出,但梁金雅還是選擇要待在自己的丈夫身邊。梁金雅:「有的人也是這樣勸:不用啦,老頭子不用照顧他,你還這麼年輕...怎麼說,我們做人不能這樣,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遠渡重洋來台卻再度飽嘗人間苦難,雖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大陸新娘梁金雅堅守家鄉母親的教誨,就算不把他當成丈夫也要將他當成父親奉養,做人一定要有情有義。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何謂大陸新娘?

    臺灣乃大陸之子。遠在秦、漢時期,閩人稱臺灣為"荑洲";至魏、晉戰亂,北人南遷,閩粵之民開始跨海落台。宋時,皇欽大員在台施政,據言呂秀蓮遠祖便是山西省人。明、清時期,渡台之民日甚。今臺灣民眾除當地少數民族外,盡為大陸後人。若無萬千懷子隨夫之女,何來台民千萬? "大陸新娘"名稱的出現,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葉。隨著大陸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和對台政策的進一步寬鬆,臺灣島回內地探親的呼聲日高,臺灣當局於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兩岸通婚隨之而生,據統計至今已有11萬餘對兩岸男女喜結連理,目前仍以每月1200對的速度增長,其中大陸配偶中95%以上是女性,因稱其為"大陸新娘"。
    常言說,易得無價寶,難得有情郎。在臺灣,有這樣一個龐大的人群,她們背井離鄉,嫁到號稱"(富得)錢淹腳脖子"的寶島臺灣。她們就是大陸新娘。這些女性漂洋過海,本以為可以覓到金玉良緣,從此開始幸福安逸的人生,卻往往夢想破滅,吃盡苦頭。學歷不被承認、薪水比別人低、居留權不易得,大陸新娘唯一擁有的,就是丈夫的感情。但感情的事非常複雜,畢竟誰也不敢保證這份感情能永遠保鮮。再加上臺灣當局的許多不合理規定,一旦"情郎"變"惡狼",大陸新娘只有徒呼奈何。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大陸新娘如何申請臺灣良民證?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大陸新娘辦良民證,沒有規定是否要滿兩年才可申請。現在新的大陸配偶制度,通過面談入境臺灣後,即可由團聚申請為依親居留。良民證在大陸新娘戶籍所在的派出所就可以申請。不需要本人親自申請,如果大陸新娘在臺灣,可以委託家人代為申請。所需要資料:委託收一份(格式:本人XXX委託XXX代為申請刑事記錄證明之公證、日期)。大陸新娘本人身份證正反面影印本一份,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影印本一份,與臺灣配偶臺灣結婚證影印本一份,結婚公證書影印本一份。備齊這些資料寄給大陸家人,家人帶著上述資料與被委託人的本人身份證,大陸戶口薄去戶口所在派出所申請刑事記錄證明即良民證,然後再去戶口所在的市公證處公證即可。良民證公證書一式四份,其中一份會寄來臺灣海基會,另外一份要由大陸家人寄來臺灣給大陸新娘,之後大陸新娘持良民證公證書前往臺灣海基會完成驗證即可。

    臺灣的大陸新娘與越南新娘

    2004年3月版主去臺灣觀摩大選,曾在高雄縣北部大岡山附近的一個村莊裏住了幾天。村裏大部分是果農,生活看上去不錯,街道非常乾淨,全是柏油馬路,家家都住著獨立屋(別墅)。比如我住的這戶農家的主人非常自豪的告訴我,他靠種芒果、黑珍珠蓮霧等水果把三個子女都培養到大學畢業,特別是把女兒一直供到在東歐讀完博士學位,還在臺北給兒子買了房子......最讓我吃驚的是這位農民伯伯上地勞動時竟然開著賓士轎車(家裏還有一輛小貨車。政府出資,柏油馬路都鋪到了田間地頭)。 一天下午農民伯伯帶我去自家地裏摘水果嘗鮮,當時正值棗梨收穫的季節,棗梨都種在大棚裏,大棚裏很悶熱,摘了一兜拳頭大小的棗梨就出來與在大樹下休息的老鄉們喝茶聊天。我建議說大棚裏這麼熱應該早晨太陽沒出來就出工,烈日當頭時回家休息,太陽快下山再出來幹活,否則很容易中暑。農民伯伯們立刻否定說:勞動時間是早上8點到下午5點,在這個時間裏就應當好好勞動,怎麼能太陽快下山再上地勞動呢?(我到現在都認為臺灣的農民伯伯有些死腦筋,管他幾點出工,自家的土地,每天把該幹的活幹完不就可以了,為什麼要在最熱的時間段裏揮汗如雨的勞動呢?)
    談著談著農民伯伯們就告訴我村裏有兩個中年農民娶了大陸新娘。我問到:她們也在附近的地裏勞動嗎?可以去看看她們嗎?沒想到村民們紛紛指責起這兩位從哈爾濱嫁過來的“大陸新娘”,說她們如何如何懶,如何如何不會幹農活,現在肯定還在家裏睡午覺呢......還告訴我,村裏男人現在已經集體改為娶“越南新娘”了,大家對“越南新娘”可以說是讚不絕口,歸納起來就是八個大字“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聽到對同胞評價這麼低,俺很不舒服,於是給他們分析了大陸新娘“懶”的原因:
    第一,哈爾濱姑娘長期生活在寒冷的地區,即使夏天氣溫也只有二十多度。來到台南,3月就這麼熱,還在大棚裏幹活,肯定不適應這裏的氣候,很容易生病、中暑;而越南氣候與臺灣相似,所以越南姑娘嫁過來,除了語言外,其他不會有問題。這點已經勝出“大陸新娘”。
    第二,哈爾濱那是咱祖國的大都市,有小莫斯科之美稱,咱哈爾濱城裏的姑娘肯定是嚮往著美好的生活嫁到發達的臺灣,來了之後才看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每天還要冒著酷暑幹體力活,加上“大陸新娘”在臺灣遭到的歧視和前途的無望怎麼會有精神幹活呢?!同時,嫁過來的兩位中國姑娘都是80後,獨生女,哪里吃得了這農村之苦呢?而“越南新娘”在越南時很多就是肩背手提,幹體力活駕輕就熟,加之比“大陸新娘”高的社會地位和改變自家人生活狀態的憧憬,所以勤快、主動,一般都深受眾婆家好評。
    農民伯伯們聽完了俺的分析,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連連點頭。準備嫁到臺灣去的大陸姑娘們請你一定要三思而後嫁啊!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面談制度涉及大陸新娘隱私

    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這種“買賣婚姻”越來越少,但是大陸新娘受歧視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從2003年9月起,陳水扁當局又開始實施大陸配偶入境面談制度,而面談內容涉及當事人極度隱秘的私生活細節,如“兩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第一次性關係”,“一個晚上跟先生做幾次?”以及“第一次做愛時床單是什麼顏色?”等,對當事人極不尊重。一些官員甚至坦承,這是故意用來測試學歷低、表達能力差的大陸新娘。即便是那些水準比較高的大陸新娘,也難逃被盤問的尷尬。臺灣藝人吳奇隆和大陸女星馬雅舒結婚後,因為馬雅舒的入台證遲遲辦不下來,兩人無法在台正式註冊,為了替妻子辦這張證明,吳奇隆已經往返兩岸3趟,每次都被不同理由“打回票”,而且問話內容還觸及私密的房事問題,結果吳奇隆被氣得不斷炮轟“移民署”。
    2009年初陳水扁還在任時,他的網站上曾刊出一封“大陸新娘抗議政府不准我們全家團圓”的公開信。大陸新娘在信中這樣寫道:“我老公算是臺灣的中產階級,但一個人負擔全家的生活開銷也是疲憊不堪,有時真不忍心他加班。而我,師範大學畢業、有教師資格證、有音樂特長,以我在大陸的情況找到工作絕對沒有問題,但是我在臺灣卻工作不了,因為沒有工作權……其實我們家並不需要我出去工作,但是世上任何人都不會拒絕讓生活變得更好的願望。身為一個妻子、一個媽媽,我也希望我的家庭能變得更好,但是我卻無法在最快的時間內走進臺灣社會”。大陸新娘還多次有組織地走上街頭,抗議她們連外籍新娘都不如的地位。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

    臺灣歧視大陸新娘的問題

    10月6日臺灣主要媒體都報導了“大陸配偶工作權大鬆綁”的消息,島內社會也為此展開了激烈辯論。民進黨聲稱,臺灣目前失業率很高,超過45萬人沒有工作,開放大陸配偶工作權將進一步排擠島內就業機會;但多數輿論認為,大陸新娘嫁到臺灣就已經是臺灣的一分子,沒有理由歧視她們,馬英九當局的這項政策只是“遲來的正義”。
    遭受歧視的例子很多
    家住花蓮的老王是一名外省老兵,前些年通過仲介好不容易娶到了大陸新娘小梅。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很大,但小梅並不嫌棄老王,願意跟著他過清苦的生活,還為他生了一個可愛的孩子。老王沒有工作能力,每月靠當局發放的1.6萬元新臺幣“榮民津貼”生活,起初倒也勉強過得去,後來老王不斷生病,雖然臺灣有健康保險,但根本不夠,一家三口的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小梅想去打工賺錢,卻受到所謂“六年條款”的限制。
    按照“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相關規定,大陸配偶要取得臺灣身份證,需先經歷兩年的“團聚期”,即大陸配偶來台生活,每次停留不得超過6個月,這段時間禁止在台工作。結婚滿兩年或已生育子女者,可申請在台“依親居留”。在4年“依親期”內,只有符合“勞委會”規定的8種對象,即在台配偶屬於低收入戶、年滿65歲以上老人、身心障礙者、家中有未成年子女或遭受家庭暴力等,才能申請工作許可。不得已,小梅偷偷賣菜賺取微薄收入,沒想到最後仍被臺灣當局取締,並且以“非法打工”為由將她驅逐出境。此後夫妻兩人一直分隔兩地,直到老王病逝也沒能再看到小梅,他們的孩子則被臺灣的社會福利機構收容。
    其實,像小梅這樣遭受歧視的大陸新娘還有很多。高雄縣的柯名芬說,跟她一樣嫁到臺灣的姐妹,為改善生活環境偷偷摸摸去打工,有時竟連偶爾幫朋友包個檳榔都會被抓走,工作權不如外籍配偶,讓她們心裏很不平衡。新竹縣的導遊陳先生認識了廣東籍女子小紅,結婚來年生下一子。小紅為貼補家用,偶爾在鄰居的麵包店打工,因未取得工作權,遭警方查獲遣返,一年內不得入境。據統計,目前向臺灣戶政單位辦理登記的大陸配偶有近26萬人,其中在臺灣沒有工作權、只能來台團聚的有3萬多人,“依親居留”的有近兩萬人,而相當一部分大陸新娘的臺灣夫婿經濟狀況都不太好。其實,最初臺灣之所以會出現大批大陸配偶和外籍新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島內一些年紀較大、家庭經濟情況較差的男人在臺灣找不到老婆,而使得兩岸之間與東南亞各地都出現所謂的婚姻仲介。這些仲介業者到大陸鄉下和越南等地,以“買賣婚姻”的方式將大陸新娘等引進到臺灣,所以才會出現像老王和小梅這種年齡相差很大的夫妻。
    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參考網站